
“养气忘言守,降心为不为。动静知宗祖,无事更寻谁?真常须应物,应物要不迷。不迷性自住,性住气自回。气回丹自结,壶中配坎离。阴阳生反复,普化一声雷。白云朝顶上,甘露洒须弥。自饮长生酒,逍遥谁得知?坐听无弦曲,明通造化机。都来二十句,端的上天梯。” 以下是深度解读: 1. 养气忘言守:修行者首先要养气,而养气的关键在于“忘言守一”。这里的“忘言”指的是让内心保持安静,不被过多的言语和杂念所干扰,这样气才不会散失。“守一”则是专注于一处,保持心神的凝聚,达到一种静定的状态。2. 降心为不为:凡人的心总是动荡不安,修行之人想要让心入静,就要学会制伏自己的双眼。因为眼睛是心的门户,通过垂帘塞兑(即半闭双眼,收敛心神),可以减少外界对内心的干扰。对待一切事物,要以心为剑,斩断对无益之事的贪着,做到“为不为”,也就是看似在做事,但内心保持不为所动的状态。3. 动静知宗祖:“动静”代表着阴阳的变化。“宗祖”指的是生命的根源,也就是在父母未生之前的那个先天状态。在修炼中,要能够体悟到阴阳的变化,调和真气,使真元得以安定。当呼吸之间能够与天地之气相连接,达到一种先天的境界,就找到了动静的根源。4. 无事更寻谁:如果能够做到养气忘言守,降伏身心,让神回归到气穴之中,意念专注于规矩之中(这里的“规中”可以理解为身体的某个关键部位或一种特定的状态),达到神气合一的境界,那么就已经找到了修行的关键,无需再去寻找其他的方法。5. 真常须应物,应物要不迷:此道是真常之道,但在应对事物时容易陷入昏迷(迷失本性),所以在接触事物时不能被尘世间的琐事所迷惑。既要能够应对外界的事物,又要保持内心的清醒,做到事来则应,事去不留,保持真性的清静,让元神得以凝结。6. 不迷性自住,性住气自回:如果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,那么本性自然能够安住。本性安住之后,身体内的先天之气就会自然回归。通过炼精(身不动)、炼气(心不动)、炼神(念不动)的过程,使精气神三者相互交融,元气就会逐渐恢复。7. 气回丹自结,壶中配坎离:当修行者不被尘世之事所迷惑,气自然会回归。此时,阴阳二气会在中宫(身体的某个部位,通常指丹田)升降,相互配合,就像在丹鼎中炼丹一样。当肾中的阳气上冲心府,阴阳相互融合,就会结成丹质。这里的“壶中配坎离”指的是在身体内实现阴阳的平衡和交融。8. 阴阳生反复,普化一声雷:在修炼的过程中,阴阳会不断地相互转化和反复。当达到一定的境界时,会有一种如同雷声普化的感觉,这是体内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。此时,身体会产生各种奇妙的感觉,如两肾如汤煎、膀胱如火炙、腹中如烈风之吼、腹内如震雷之声等。9. 白云朝顶上,甘露洒须弥:当修炼到一定程度时,会有一种清气上升至头顶的感觉,就像白云朝顶一样。同时,体内的精华会化为甘露,洒遍全身,滋润身体的每一个细胞。这里的“须弥”可以理解为整个身体或整个宇宙。10. 自饮长生酒,逍遥谁得知:此时,修行者体内的气不断循环,就像饮用长生酒一样,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逍遥自在的状态。这种美妙的感觉只有自己能够体会,外人是难以知晓的。11. 坐听无弦曲,明通造化机:当功夫达到一定境界时,耳朵会听到一种仙乐之音,就像在听无弦之琴弹奏的乐曲一样。同时,内心会变得明亮,能够通达造化的奥秘,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深刻的理解。12. 都来二十句,端的上天梯:这二十句话是吕洞宾的真传口诀,是修行的阶梯。如果能够领悟并践行这些口诀,就能够登上修行的巅峰,实现生命的升华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广瑞网-炒股股票开户流程-配资平台排名前十的-炒股票手机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