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夏季补贴计划
“妈,您这次住院,我能不能不天天守着?”“闺女,放心吧,现在医院有‘免陪照护’,你忙你的!”最近在内蒙古,不少家庭都在讨论一个新鲜事——自治区公布了36家医疗机构,将开展所谓的“免陪照护”服务试点。有人拍手叫好,有人心里打鼓:到底是解放子女,还是让老人孤单?
什么是“免陪照护”?说白了,就是病人在医院可以不用家属24小时跟班伺候,一切由专业护理团队接管。听起来像极了电视剧里的高端病房,但如今,这项服务正悄然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。据2025年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,其中失能、半失能老人超4000万。“一人住院,全家停摆”的场景早已成常态。
可现实中,真有那么多儿女愿意把爸妈全权交给护士吗?张阿姨去年摔了一跤,在呼和浩特市一家三甲医院住院。她儿子工作忙得脚不沾地,本来还发愁请不到假,这下好了,“护士帮我洗脸擦身、送饭喂药,还时不时唠嗑两句,比我自己孩子都细心。”张阿姨乐呵呵地回忆。但她隔壁床的大爷却直摇头:“机器换不了亲情,人还是自家的亲贴心。”
其实,说到底,是不是所有家庭都适合用上这项新服务?根据民政部2025年白皮书的数据,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型护理人员缺口超过500万人。不少地方即便开设了类似项目,也面临着护理力量不足、专业水平参差等难题。有网友调侃:“别到时候变成‘无人看管’的新马虎!”
但不可否认,“免陪照护”确实戳中了当代人的痛点。一边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,无力长期守在病床前;另一边,是社会对老年患者安全与尊严的更高要求。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,80%的城市中老年患者更倾向于接受专业化、人性化的医疗看护,而非仅靠亲属轮流值班。
那是不是意味着,以后大家都可以甩手掌柜,把父母托付给医院就万事大吉?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。一方面,这种模式需要强大的制度保障,比如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、明确的责任划分,以及合理收费标准,否则很容易引发信任危机。据国家统计局核准数据,截至2024年底,全国因医疗纠纷产生投诉案件同比增长8.7%,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养老与护理环节。
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警惕一种社会冷漠感悄然滋生——孩子们会不会因此更加疏远父母,把探视变成形式主义?毕竟,再好的护士也替代不了亲情带来的心理安慰。有专家指出:技术和制度只能解决物理层面的需求,但精神关怀依旧离不开血浓于水的人际互动。
当然,从长远来看,“免陪照护”无疑是一种积极探索,让中国式养老迈出关键一步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不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,比如日本社区型综合看护体系,将志愿者和社工纳入辅助队伍,为患者提供个性化、多元化支持。此外,各级政府应加快出台配套政策,例如参考《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》,为低收入群体减轻经济负担,让更多普通家庭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。
说到底,每一次医养创新背后,都藏着千千万万个真实故事。78岁的李伯今年春节前刚做完髋关节置换手术,他笑称:“以前想象不到自己一个人在病房还能过得这么自在!不过啊,小孙子的电话,比啥营养餐都暖心。”一句话,道尽现代养老最深处的小幸福与小遗憾。
所以,当我们为新政策点赞时,也别忘记问问自己:科技再先进,有没有让每个角落里的老人,都感受到温度?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选择,会放心把爸妈交给“免陪照护”吗?还是宁愿辛苦一点,也要每天守在身边,对此你怎么看?
#百家号银发科技#
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关联词条:《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》
广瑞网-炒股股票开户流程-配资平台排名前十的-炒股票手机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