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
从黄山脚下的茶农家庭走出,将中国绿茶带到遥远的非洲大陆。安徽宁清茶业有限公司(下称宁清茶业)总经理邱勤勤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开辟出一条差异化道路,不仅让中国茶香飘向世界,更带动了家乡茶农的共同富裕。
叩响国际市场大门
邱勤勤的创业之路,深深扎根于家族世代经营的茶业土壤之中。“小时候,在茶香弥漫的清晨,我常常看到父辈们天还没亮就背着背篓,奔赴茶园采茶,夜晚又通宵达旦地制茶。那时候我就知道这片小小的茶叶,承载着全家人的心血与希望。”
2017年,宁清茶业的第一个货柜发往西非马里,这个看似平常的发货举动,成了公司全球化布局的起点。邱勤勤敏锐地察觉到,在遥远的非洲,特别是西北非的伊斯兰国家,由于禁酒传统,绿茶是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饮品。加之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,人们对具有解暑功效的茶饮需求极大,中国绿茶早已融入当地日常生活,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。
然而,市场机遇的背后,是异常激烈的竞争。想要在这片市场中脱颖而出,绝非易事。邱勤勤深知,品质是打开市场大门的关键钥匙。于是她带领团队,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%投入用于研发。
为了从源头把控茶叶品质,她与安徽省农科院等专业机构合作,建立起1.2万亩标准化茶园。在茶园管理上,她严格要求,从土壤检测开始,确保每一寸土地都符合茶叶生长的最佳条件。“土壤是茶叶生长的根基,只有肥沃、无污染的土壤,才能孕育出优质的茶叶。”邱勤勤说。
在茶叶的采摘和加工环节,她推行“全程不落地”的加工模式,避免茶叶受到二次污染。“女性做实业,尤其需要‘笨功夫’。”邱勤勤常常这样调侃自己。这份对品质的执着追求,让宁清茶业的产品逐渐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。如今,产品已经覆盖西非、北非、中亚等地,赢得了海外客户的信任。即使在海运成本暴涨的疫情期间,通过OEM(代工生产)模式与当地经销商深度绑定,公司依然稳住了市场份额,实现了逆势增长。
女性领导力重塑茶业出海模式
长期以来,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“贴牌出口”的困局。邱勤勤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以差异化的策略试图打破这一困境。
她发现,非洲消费者对茶叶的外形、口感有着不同的需求。为了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,她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,通过拼配技术,将国内不同产区的茶叶进行“重新组合”。比如,将云南茶叶的浓郁香气、福建茶叶的醇厚口感与安徽本地茶叶的清香风味相融合,创造出了一系列深受非洲消费者喜爱的茶叶产品。不仅如此,她还针对非洲女性和未成年人的口味偏好,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花茶、保健茶系列。
在拓展市场时,她要求团队采用试饮、赠品等方式,让消费者体验产品的魅力。在供应链端,她推行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夏秋茶。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茶农的收入,还带动了安徽省绩溪县当地茶农亩产收入提升30%。
在公司,她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,凝聚团队的力量。如今,公司外贸队伍中女性占比超过60%。“我们互相理解,也更能理解客户的情感需求。在工作中,我们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。”邱勤勤表示。
产业升级与国际传播的双重使命
“中国是茶叶的故乡,但在国际市场上,品牌影响力仍落后于立顿等西方品牌。”邱勤勤对此深感痛心,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。
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她积极响应“国内国际双循环”战略。在国内市场,她紧跟时代潮流,开发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新式茶饮。
在国际市场,她致力于推动中国茶文化的输出。在出口茶叶的包装设计中,融入了中国山水画元素,让外国消费者在品尝中国茶叶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“女性不应被传统观念所束缚,我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。”她在多次分享中表示,“我们可以一边泡茶,一边谈国际贸易;既能管理好工厂,也能过好自己的生活。”如今,她正积极筹备“巾帼茶业联盟”,希望汇聚更多女性茶业从业者的力量。
“茶如人生,苦后回甘”,从黄山脚下的茶乡,到遥远的撒哈拉沙漠边缘,邱勤勤用行动证明,女性企业家不仅能以细腻的视角发现蓝海市场,更能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尊重。
广瑞网-炒股股票开户流程-配资平台排名前十的-炒股票手机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